国外智能微电网研究现状

想象你身处一个完全独立的小型电力系统中,这个系统由多种清洁能源驱动,如太阳能、风能,甚至微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。它不仅能够满足你所有的电力需求,还能在主电网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孤岛模式,确保你的电力供应从未中断。这就是智能微电网的魅力所在,一个集成了微电源、负荷、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的新兴网络结构,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能源革命。
美国:微电网技术的先驱

美国无疑是微电网技术的先驱。早在2001年,微电网的概念就由美国提出,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供电可靠性,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。CERTS(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)和ECPM(欧盟微电网课题研究委员会)相继对微电网的定义作出明确的解释,为微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美国在微电网研究方面的进展显著,多项示范工程己经建立。CERTS提出的微电网概念中,微网被视为大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。当主网发生故障时,微电网可以孤岛运行,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不会中断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,还使得微电网能够对接入的大电网提供支持,而不会像传统方式那样影响电网的运行。
美国CERTS智能微电网主要由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且容量小于或等于500kW的小型微电源与负荷构成,并引入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控制方法。电力电子技术是美国CERTS智能微电网实现智能、灵活控制的重要支撑,形成了即插即用(Plug and Play)与对等(Peer and Peer)的控制思想和设计理念。
欧洲: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

欧洲在微电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欧盟各国逐步重视微电网的研究,认为将分布式发电、电力电子技术、智能调度等结合起来,才能充分发挥微电网的优势。欧盟微电网项目给出的微电网定义是利用一次能源,使用微型电源(分为不可控、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),并配有储能装置,使用电力电子装置实现与外部电网的连接。
欧洲的微电网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协调好微网内部各机组的出力,在保证微网平稳运行的前提下,达到优化目标。多个示范工程已经在欧盟获得试用,例如丹麦的ELTRA项目、意大利的GESI项目、西班牙的LABEIN项目,以及葡萄牙的EDP项目等。
日本:能源供给的多样化与智能化
日本由于资源匮乏,能源需求日益增长,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其研究重点。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(NEDO)组织东京大学、东京理科大学、清水建设研究所等高校组织机构开展微电网方面的研究,并取得了许多成果。
日本学者还提出了灵活可靠智能电能供给系统(Flexible Reliability an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nergy Delivery System),在配电网中加入一些FACTS装置(灵活交流输电系统装置)以优化配电网的能源结构,满足用户需求。同时,日本还注重微电网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应用,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。
微电网技术的关键特征
微电网技术具有几个关键特征。首先,微电网的电压等级一般较低(多数为10kV以下),系统规模通常在兆瓦级以下,这使得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,且更容易实现。其次,微电网以清洁能源为主,如太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等,这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,降低环境污染。
此外,微电网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灵活性。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设备,微电网可以根据负荷需求和环境变化,实时调整能源的分配和使用,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。同时,微电网还可以与传统电网互联,也可以独立运行,这为其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。
微电网技术的未来展望
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,微电网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未来,微电网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、高效化、清洁化的方向发展。一方面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,微电网的控制和调度将更加智能化,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能源环境。
另一方面,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,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,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。此外,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微电网将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。
微电网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,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在未来,微电网将成为构建清洁、高效、智能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。